宋懷明和惜玉坊的故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016-05-06 13:44 | 來源:新浪收藏 | 編輯:來源網絡
大抵每個愛玉、惜玉之人對玉的感情,都可以用《牡丹亭》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句話來形容。惜玉坊坊主宋懷明先生在和田呆了十多年,在那里創業經商、玩玉藏玉,和玉之間的感情到底有多深?且來聽聽下面的故事。
惜玉坊坊主宋懷明先生
和田:風沙、機會和美玉并存
2002年5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年僅24歲的宋懷明來到和田尋求發展。滿目所及盡是隨風而舞的沙土,現實里的第一印象和口口相傳的美玉之城相去甚遠。
糟糕的天氣,實在無法讓人有長期待下去的打算,但他也想:既然來了,就索性先找點事做。當時的和田,在各方面都相對滯后,百廢待興,有很多發展的機遇。帶著想法開始行動,讓他在和田一留就是十多年。
宋懷明先生收藏的部分和田籽料
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艱苦而漫長,總要有些東西做支撐。宋懷明給出的答案是年輕的激情和和田玉籽料。
創業的早期階段,條件艱苦,是和田玉陪伴他度過了那段歲月。無處訴說的心事,辛酸委屈,挫折磨難,思鄉情緒……都被寄托在了美玉之中。甚至有時候,想到眼前的籽料用幾千年時光打磨自己,才有這被人賞識的模樣,從而獲得繼續前進的力量。
和田玉給宋懷明的另一種影響是性格上的。他說自己年輕時的性格張揚,脾氣也比較暴躁,是和田玉的內斂、溫潤滋潤了自己的內心,改變了自己的性格、行事的方法和觀念,讓他在反復的沉淀中變得成熟穩重,才有了事業上的收獲。
巴扎:識玉辨玉、玩玉藏玉
剛到和田沒多久,宋懷明就被巴扎上那些紅皮白肉的美玉吸引住了。但很多人都知道,買玉是要靠眼力的,沒有豐富的經驗積累是要交“學費”的。幸運 的是他初涉籽玉收藏就結識了圈子里以品鑒和田籽料聞名的阿六,也就少走了很多彎路,基本沒有交“學費”的事情發生。所以對于阿六這個“導師”,他也一直心 存感激,至今保持著亦師亦友的往來。
惜玉坊藏品:和田籽料項鏈
十多年來,宋懷明對和田玉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關于識玉辨玉,他相信第一感覺。他說買玉一定不要用耳朵去聽,而是要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要相 信自己。其實玉和人之間也是有緣分存在的,懂玉的人用眼看心識后,感覺對了就喜歡,感覺不對那就是不對;而不懂玉的人,花再多的錢也未必能買到最好的東 西。
而在玩玉藏玉方面,他也一直堅持對品質的追求。優質的籽料不論在何時都是珍貴、稀缺,值得收藏的,并且玉從來都不是普通物品,隨著傳統文化復興必然會回歸到它應有的價值。
惜玉坊:故鄉情懷和文化傳承
山東菏澤是宋懷明的故籍,每逢過年過節回到家鄉,都要和發小同窗一起四處游玩。漸漸他發現整個山東幾乎沒有高端和田籽料經營收藏的機構,想到自己這些年的收藏積累也需要一個存儲展示的空間,正好可以建一個會所。
一番籌備后“惜玉坊”于2014年9月份在濟南正式成立,并入駐山東銀座珠寶交易中心。
惜玉坊藏品:攀龍附鳳/豆中強
除了高端和田玉的收藏經營,成立“惜玉坊”的另一個初衷也是為了傳承玉文化。從“惜玉坊”成立以來,他更加主動尋求與大師的合作。“惜玉坊”中陳列的吳德昇、王金忠、郭萬龍、蔣龍春等諸多玉雕界大師名家的作品就是很好的說明。
惜玉坊藏品:蝶戀花/王金忠
不過,他尤其提到王金忠大師,因為兩人在對玉的理念上有諸多很多相似之處。“雕琢富貴精神”的王金忠大師基本只用和田籽料創作,對材質和工藝有著極致的追求,與他的收藏理念融會貫通,合作起來得心應手。
“惜玉坊”的故事講到這里可以收尾了,但坊主宋懷明和玉之間那份深厚的感情還在加深,他對和田籽料的收藏在繼續,與玉雕大師的合作也在繼續。筆者也期待“惜玉坊”品牌接下來能有更加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