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去廣州各大珠寶翡翠玉石批發市場,隨處可見這種全員低頭刷手機,都是在做微商啊。”剛從廣東珠寶市場考察回來的云南珠寶團隊發現一個普遍現象,這預示著2015年珠寶銷售的轉型已經來臨。
不論是周生生同期內地10家分店關門歇業(2015年半年報),還是今年上半年鉆石原石銷售額同比下降21%,以及實體店上的“門可羅雀”,都顯示2015年的珠寶行業并不太平,那么這個行業要何去何從,又有一些什么變化?近期,一份《2015年上半年珠寶銷售大數據》分析報告在業內瘋傳。
低谷:
珠寶單店銷售額持續下降難以避免
2015年的珠寶銷售市場,品種上可能呈現三升三降(銷售市場份額)的趨勢。
不見好的“三降”分別是翡翠市場、黃金禮品市場、珠寶單店銷售額。“三升”分別是個性化定制,傳統黃金、鉆石飾品婚嫁剛需以及與宗教相關的飾品銷售額。
為什么說翡翠市場依然不見好?報告分析,緬甸北部的事件,使得翡翠源頭降價不太現實。我國翡翠成品市場存貨較多,大多商家因高位成本也不會輕易降價,即使部分店鋪關門,貨品也是在業內流通。白玉、瑪瑙、水晶等玉石原產地相對較多,高檔原料漲價勢頭將會減弱,中低檔價格下降可能較大。玉石市場較多品種的供應,也將促使翡翠市場難有起色。
黃金禮品市場不看好的原因,報告分析稱,由于黃金的貨幣屬性,人們習慣于將黃金禮品等同于鈔票。在持續高壓反腐的新常態下,傳統的黃金禮品市場將會銳減。而多數機構對黃金大幅漲價的預期不高,也將導致黃金投資、收藏的熱情難以激發。
珠寶單店銷售額將普遍難以上升。盡管中寶協多年來一直在講,珠寶市場零售網點嚴重過剩,但是,2014年店鋪增加的數量還是不少。2015年,整個珠寶零售市場大幅提升概率較小,單個店鋪銷售額持續下降難以避免。
轉型:
剛需堅挺 個性化珠寶設計走熱
盡管從整體來看,珠寶行業的銷售不太如意,但依然有一些剛需銷售堅挺,甚至逐步走熱。
“因為設計很美,所以我們現在的訂單非??捎^,每月接單量非常高!”一家今年開始進軍個性化設計和彩寶的互聯網珠寶企業負責人說,現在很多人很喜歡這種個性化的珠寶。另外,中國人的個性設計主要還是以喜慶、宗教等題材為主。
報告分析,上半年傳統金飾、鉆飾以及彩寶飾品等持續穩健增長,每年1300多萬對新婚夫妻以及節慶、婚慶、生日、壽日等剛性需求依然強勁。2015年元旦當天,北京菜百賣場銷售同比增長10%以上,假日3天銷售5.2億元。
其次,與宗教有關的飾品及其衍生品市場份額將明顯增加。庇佑、祈福是百姓生活中重要的精神訴求。宗教題材的飾品與雕件仍然占據市場較大份額。綠松石、琥珀、珍珠、瑪瑙、硨磲、水晶等佛家珍寶市場銷量將會增加。
個性化首飾、情感人文產品銷售會有所增加。設計新穎、款式獨特,寓情于物、觸動人心的產品,特別大師制作的作品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眾多獨立設計師、定制工作室的興起,將會助推個性化產品市場的發展。
如何應對
消化市場存量 抵制價格戰
“走互聯網之路,我們都知道,可是要怎么走,我們的產品也放到網上去,可是銷售并不樂觀,相反還用了不少渠道費。”一名老牌珠寶企業的負責人吐苦水,看著門庭冷落的珠寶大廳,各種吸引人氣的辦法都在想,可成效并不顯著。
面對上半年關店潮的襲來,2015珠寶行業應該有一些什么樣的對策呢?報告建議,消化市場存量、創新適銷產品,抵制價格戰、發力品牌營銷,減少噱頭炒作、整合資源實干,將是珠寶市場筑底回升的重要途徑。
怎么消化市場存量、創新適銷產品?報告稱,目前,珠寶成品市場的庫存量總價值有數萬億元,依現在市場的消費能力,恐怕幾年也賣不完。這些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甚至相當一部分工藝粗糙,為這些產品尋求新的銷路或改款升級,讓存量變成消費量,讓危機變成生機,應屬當務之急。新常態下,人們對珠寶需求的欲望和能力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淘汰老舊產能,通過材料、設計、工藝等創新,開拓新的增長點,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首先,進一步發掘珠寶玉石新材料,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大力倡導拒絕生產、銷售、佩戴染色材質的飾品,以適應人們環保的需求。
其次,積極倡導、保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自覺抵制盜版、仿制等產品生產和銷售,以促進產品差異化的發展。
抵制價格戰、發力品牌營銷,消化市場存量、創新適銷產品。價格競爭雖然是珠寶行業現階段不可回避的重要競爭手段。但是價格戰,不僅會傷及企業自身的利益,更會擾亂市場,降低消費信心,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要促進以創新為核心的差異化發展,走出企業產品、營銷模式等同質化的圈子,降低價格戰開戰的基礎。
品牌戰略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渠道。我國珠寶行業本土的馳名品牌與國際及中國香港珠寶名牌相比較還有一定差距,在消費者心中,不僅缺少企業的文化定位,同樣也缺少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品。發力品牌營銷,最重要的還是要開發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產品,并且能把社會主流文化、珠寶文化、企業文化融入到產品中去,形成核心競爭力,得到消費者的信賴。
減少噱頭炒作、整合資源實干。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炒作新品種、炒作資源短缺、炒作投資增值、炒作打折促銷、炒作拍賣價格、炒作眼球效應、炒作營銷概念等等,的確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也獲取了市場暫時的火熱。但是,隨著珠寶知識的不斷普及,隨著消費者的不斷成熟,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對各種炒作變得冷靜了。
未來企業將很難再搞單打獨斗,再搞大而全、小而全了。精細化發展,突出一技之長,整合資源,合作共贏,將是企業發展壯大、做強做久的重要方向。有資金的、有渠道的、有平臺的、有設計能力的、有加工技術的,企業相互之間強強聯合,這將是行業過剩危機下最大的機遇,也是最好的出路。
做好教育培訓、提高整體素質。人才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支點,教育培訓是行業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2014年,中寶協對我國珠寶教育現狀做了一個專題調研,全國大約90所珠寶學歷教育的學校,每年為行業輸送七八千名的專業人才。GTC珠寶培訓中心作為珠寶行業人才再教育的專業培訓機構,2014年各類培訓達數千人次。
珠寶是一個文化產業,本身需要文化的創新發展。對于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設計人員、銷售人員,甚至消費者都需要一個素質與能力再提高的過程。只有珠寶行業從業人員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更好地適應不斷成熟的消費者的需求,也才能更好地促進行業的產品、文化、服務、模式等方面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