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加工技師見證四會玉器市場理性發展
2016-04-19 09:53 | 來源:西江日報 | 編輯:玉都小編
2016年,是張森才邁入玉雕行業的第23個年頭,這23年間,他實現了從普通學徒到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的華麗轉身。在他技藝變得越來越精湛的同時,也見證著四會玉器市場的變化。
“2009年之后,買玉器的人越來越多,做玉器的師傅供不應求,玉器價格也一直往上飆。”回憶四會玉器市場的變化,張森才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13年,一塊普通的原石,動不動都被炒到上百萬元。“大家一窩蜂地購買,不管自己是否喜歡,價格越是上漲,買的人越多。”
據悉,在2013年,四會全市玉器從業人員15萬人,年加工玉璞1萬多噸。而在2015年,四會市的玉器從業人員剩下6萬多人,年加工玉璞2500多 噸。“而在2013年之后,玉器價格開始下跌,無論是原料還是加工成品。”張森才認為,雖然數字在下降,但不代表市場的衰退,而是一種更趨向理性的發展。
記者在四會市多個玉器市場走訪發現,較為暢銷的產品,都是偏向工藝性較強的玉器,以往一味追求大件、貴價的大宗擺件,市場份額越來越小。
“消費目的發生了變化,消費的審美也隨之改變,以前都是買原料的成色,原料好,價格就高,對玉器的工藝要求不強,現在尋常家庭成為了消費的主力軍,追求的是工藝性。”張森才表示,這樣理性的環境,更利于加工企業乃至玉器行業的健康發展。
企業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謀求新的發展,不單單追求玉器這一單純的寶石加工原料,像瑪瑙這類原料較為便宜、色彩性較豐富的寶石,近年來,在四會玉器加工企業越來越受歡迎。
記者在四會市東城區看到,已經有十多家加工企業開始采用瑪瑙作為新的加工石材。其中一個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瑪瑙較為大眾化的價格,在一般家庭這個消費群體中很吃香,玉器以知名度高為優勢,瑪瑙以性價比高為優勢,多層次發展,才是玉器加工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玉器市場朝著工藝性的理性發展,其實也是利于玉器加工技師這個群體的發展。”張森才說,市場追求玉器的工藝性、觀賞性越來越強,那么對技師的要求也 越來越高,如果繼續保持著以往單純的模仿,很難在市場站穩腳步。“只有與市場發展相輔相成,不斷提升作品的藝術內涵,也是玉器加工技師的發展之道。”西江 日報記者 張苑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