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整容后變翡翠
2016-04-21 10:03 | 來源:網絡資源 | 編輯:來源網絡
4月8日訊,玉石類產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如今市場魚龍混雜,一不小心就會買到假貨,這也讓人著實鬧心。 3月10日,江蘇省質監局發布了我省玉石產品的抽查結果,合格率不足八成,不合格產品的主要問題為:產品材質不符合標準規定,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現 象。其中,兩成多的不合格產品中,所謂的翡翠、和田玉竟然是用大理石、玻璃等造假而成。
電商平臺成不合格玉器“重災區”
500元以下的合格率最低
此次共抽查標識為“翡翠”“和田玉”的產品118批次,合格率為79.7%。其中,從生產企業抽查的產品均合格,而從網絡、電視購物等電商平臺抽查的產品合格率則只有59.5%。
省質監局珠寶首飾產品質量檢驗站站長沈兆龍表示,檢查人員從電商平臺抽查了42批次產品,只有25批次合格,合格率不到六成。“部分網絡電商在介紹自己產品時,用毫不相干的其他珠寶玉石名稱來修飾產品,或故意含混產品的真實屬性,如‘翡翠綠’‘白玉色’,或不說‘大理石’而說‘天然玉石’,然后用技術手段處理圖片誤導消費者。”
本次抽檢結果還顯示,監督抽查項目合格率和價格呈現基本正相關的關系,隨著價格提高,合格率也在提高。分類別來看,翡翠的合格率為90%,但和田玉 的合格率不夠理想,僅為64%。從價格區間來看,500元以下產品的合格率只有66.7%;500至999元的合格率為82%;1000至1999元的合 格率為87%;2000元以上的全部合格。
當心翡翠、和田玉常用“替身”
玻璃、大理石冒充高檔玉
抽檢發現,一些商家用品質低劣的玉石假冒天然翡翠、和田玉?;ù髢r錢買到的只是高檔玉的“替身”,換誰不鬧心?沈兆龍表示,目前市場上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欺詐消費者的情況,消費者得留點心。
[以假充真]
消費者選購翡翠、和田玉,最重要的當然是沖著產品本身的材質,但在此次檢測中發現,有16批次產品材質不符合標準規定,占不合格產品的近七成。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以假充真,即用人造品或低檔玉石假冒高檔玉石,如用低劣的石英巖、大理石或綠色、白色玻璃來假冒天然翡翠、和田玉。
[以次充好]
除了以假充真,一些不法商家還會以次充好,即用質量較差的玉石經過人工處理美化后冒充高品質天然玉石,最為常見的就是我們俗稱的B貨、C貨當成A貨來銷售。比如用劣質翡翠經過漂白、充填或染色后冒充高檔天然翡翠,或用劣質石英巖經過染色后冒充高檔天然石英巖。
[產品標識不清]
“阿富汗玉鐲 子”,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看到這樣的標稱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購買到的是玉鐲子,但事實上呢?鑒定后卻發現實際材質為大理石。在此次抽查中,有8批次產品 的標識不合格,占不合格產品的33%。沈兆龍介紹,標準規定要以珠寶玉石的基本名稱命名,但在抽查中卻發現部分產品以產地命名,導致消費者無從知曉銷售的珠寶玉石到底是什么材質,有誤導消費之嫌。
[一種玉石兩個名]
以多個珠寶玉石標識一種玉石名稱,是標準明令禁止的珠寶玉石名稱標識方法,此次抽查發現,依然有商家我行我素,如一款產品標稱“翡翠碧玉原石”,使用了“翡翠”和“碧玉”(和田玉的一種)兩種玉石名稱命名一種玉石,讓人弄不明白銷售的產品到底是“翡翠”還是“碧玉”,而鑒定結果顯示,這款產品實為玻璃。
[產品虛假宣傳]
“傍大款”現象在玉石首飾銷售過程中也不少見,部分網絡電商在宣傳自己的產品時,千方百計使用毫不相干的其它珠寶玉石名稱、專用評價術語來修飾所售 產品。如用“翡翠綠”“冰種”“白玉色”“羊脂級”等翡翠、和田玉專用術語修飾、美化石英巖、大理石等低檔產品,誤導消費者選購。
見招拆招,長點知識少上當
翡翠、和田玉的售價都不便宜,如何才能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呢?專家提醒消費者,一定要到長期固定的經營場所選購珠寶玉石產品,景點、賓館、網店等渠道要慎重選購。對于明顯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的玉石產品,更是要慎之又慎。此外,掌握一些基本玉石常識很有必要。
[如何肉眼鑒別翡翠A、B、C貨?]
在翡翠市場的“行話”中,A貨、B貨、C貨最為常見,不過多數消費者感到云里霧里,只能聽商家忽悠。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金銀中心主任蔡薇對三 種翡翠進行了具體的解釋,A貨是指未經任何人工化學處理的天然翡翠貨品。B貨本來是低檔翡翠,一些不法商家使用強酸處理漂洗,去除雜質色,再填充其他物 質。玉質雖是天然的,但結構已被破壞,佩戴一段時間后,其色、質均會變差。C貨玉質是真的,顏色是人工加入的。
那么,作為普通消費者,該如何辨別真假A貨呢?蔡薇介紹 ,A貨翡翠成品用手觸摸都有涼感,如果用拇指反復順摸10次以上會有沾上水的濕感,而B貨翡翠手摸溫滑,就好像摸玻璃或不銹鋼器皿一樣,沒有那種天然翡翠 的溫涼感?,F在有商家在銷售時還會通過驗鈔機來幫助消費者鑒別,尤其要提醒的是,如果是處理過的翡翠,會帶有熒光,部分商家卻用“有熒光才是A貨”來欺騙 消費者。
[和田玉硬度很高,小刀都劃不動]
隨著價格的增高,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用其他材質冒充和田玉的情況,極大的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發布會上,蔡薇介紹了和田玉與其仿制品的區別鑒定。
和田玉產品應從質地、顏色、光澤、塊度、凈度五個方面進行品質評價。質地越細密、顏色越均勻柔和純正、油性越足、塊度越大、瑕疵越少品質越好,反之 越差。其中質地和光澤是評價和田玉品質的關鍵,高品質的和田玉一定是質地細膩、油性十足。不僅如此,和田玉的硬度較高,小刀是劃不動的。
此外,專家還提醒,現在市面上的和田玉大多是白玉,青玉,黃玉和墨玉,如果有紅色和田玉,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受騙。
來源:江蘇科技報